美孚1號歷史
50多年前, 美軍賦予美孚研究人員一項艱難的挑戰:當飛機返回航空母艦時,由於低溫飛行讓起落架中的輪軸承潤滑油凍結,時常造成軸承故障。於是美孚研發出合成潤滑油的配方,這種特殊的油可以在廣泛的溫度範圍下維持潤滑的特性,這是傳統礦物油無法達到的。
60年代晚期,美孚研發出合成機油,在阿拉斯加零下四十度的氣溫,依然順利潤滑柴油動力的鑽油平台,而美孚也發現創新的合成機油對引擎各方面都帶來了效益:長期耐久性、不耗油、動力提升、更廣泛溫度範圍下達成更理想的潤滑效果以及引擎潔淨力。
1974年,美孚1號合成機油誕生了。最初推出的機油,目標在安全地提升燃油效率,日後配方的配製目標則是為了在更廣泛的溫度範圍下提供保護。此外也強化了引擎的抗磨保護功能,並降低磷含量以延長觸煤轉化器的使用壽命。美孚1號在2002年重新調製配方,增加了專利抗磨科技。因此三十多來年,美孚1號始終是汽車機油研發科技的領導者。
埃克森美孚長期參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獲得了在極端環境下研發及測試產品的難能可貴機會,這些成果都已顯現在目前美孚賽車與非賽車的機油中。
1960年代初期:
當軍機從航空母艦起飛升空後,高空的溫度會使輪軸承上的潤滑脂固化,導致機件在降落時故障。我們為此研發了美孚28號合成潤滑脂,至今仍為全球航空機具所使用。
1960年代晚期:
美孚運用既有的合成油技術,為大型柴油引擎研發機油,可在阿拉斯加北坡地區低達零下40°C的溫度下,潤滑鑽油平台的柴油引擎。
1971年:
創建 '新概念機油團隊' 並負責研發第一代美孚1號全合成機油。美孚1號的混合配方經過獨家設計,具備的優秀潤滑特性,遠遠勝過傳統機油。
1973年:
美孚1號合成機油在歐洲和日本上市,最初僅供應省油配方的SAE 5W-20 粘度等級,但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美孚1號產品線逐漸擴張,性能也不斷提升,逐步建立卓越的聲譽。
1974年:
美孚1號在美加地區上市,成為第一家全球經銷的合成機油品牌。美孚1號研發之初便以超於業界性能規格為標,因此立刻為潤滑油技術立下新標竿。
1979年:
美孚成為國際汽車大賽贊助商,並成為威廉斯車隊的技術夥伴。車隊在1979年賽季共拿下五勝,讓美孚1號大出風頭。
1987年:
美孚成為 F1 班尼頓車隊的讚助商。
1988年:
美孚與威廉斯車隊的合作關係達到巔峰,總計拿下四十勝,並獲得四座車隊冠軍和三座車手冠軍。
1990年:
1990年美孚做了一項驚人的美孚1號實驗,稱為百萬英哩測試:讓裝滿美孚1號機油的全新 BMW 325i 除了例行維修保養之外,連續行駛四年。等到行駛一百萬英哩後拆下引擎分解檢修,令人驚訝的,機件都沒有明顯的磨損,而不但引擎狀況良好,甚至大部分零件都還在 BMW 設定的新零件公差範圍內。
1992年:
雪佛蘭選擇美孚1號為 Corvette 全車系新車出廠原廠機油。美孚1號新配方上市,提供車手更好的高溫引擎保護。美孚與班尼頓車隊攜手創下紀錄,五次加冕大獎賽冠車,三次站上車隊錦標賽頒獎台。
1995年:
美孚與賓士車廠光榮加入邁拉輪車隊,成為合作夥伴,雙方關係更加緊密。三方合作開啟了產品整合研發的新計劃,對賽車場內和場外都有極大的貢獻。
1997年:
美孚在賽車場內引入專利抗磨技術,使邁拉輪車隊在嚴苛賽況中仍能保持性能,並且將引擎的負荷降到最低。車手 David Culthard 在澳洲分戰贏得本季開幕賽冠車,採用的便是美孚專利抗磨潤滑油技術。 賓士及 Aston Martin 車廠選擇美孚1號為新車出廠原廠油。
1998年:
美孚1號、賓士車廠和邁拉輪車隊三方合作,八次將車手 Mika Häkkinen 送上分站冠車寶座,並以積分100分贏得年度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冠車。由於 David Coulthard 在聖馬利諾站的勝利,更使邁拉輪車隊囊括冠亞軍寶座,並以積分156分拿下車隊世界冠軍。
1999年:
美孚1號、賓士車廠和邁拉輪車隊三方合作,四次將車手 Mika Häkkinen 送上分站冠車寶座,並以積分76分衛冕年度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冠車。美孚1號推出 Tri-Synthetic™ 配方。福特車廠選擇美孚1號為 Mustang Cobra R 2000 年車款新車出廠原廠機油。
2001年:
賓士全車系新車出廠皆貼上推薦美孚1號的服務標章。
2002年:
推出公路車適用的專利抗磨科技的美孚1號,配方採用為邁拉輪賽車 F1 賽車研發的技術。
2003年:
2003年11月1日,九位來自駕車環遊世界俱樂部的志願者,開始長達16個月的洲際旅程,行駛28,000英哩後才更換機油。遠征隊一天之內碰上的塵土,比大多數車輛一年遇上的還要多;此外也遭遇各種極端溫度,高至美國南加州摩哈維沙漠的攝氏53°C,低至西伯利亞的零下50°C 。若沒有美孚1號機油,遠征隊的車輛可能抵擋不了嚴酷的氣候和路況。
2004年:
排氣系統保護 (ESP) 配方問世。 ESP 配方以美孚的 '低灰分' 技術為基礎,可以延長柴汽油引擎排氣系統的壽命,同時又維持美孚1號一貫的高性能表現。 ESP 配方獲得一流車廠的代工授權,成為賓士、BMW、福斯等車廠的專用機油。推出適用卡車及休旅車的美孚1號5W-40配方,為各種重負荷柴汽油引擎提供保護,適用小貨車與卡、客貨兩用車、競賽車具,以及其他輕中度負荷的卡車。
2005年:
想要實地測試極度惡劣的環境,還有哪裡比沙漠中心更適合?白天酷熱無比,夜間又氣溫陡降叫人動彈不得,用這樣的環境來驗證美孚1號 Extended Performance 配方的性能,再完美不過。來自拉斯維加斯的計程車隊 Lucky Cab 和 Yellow Cab 前來接受這樣的挑戰,最嚴酷的出勤環境,正好可以證明美孚1號 Extended Performance 配方的優秀卓越。而測試結果,是不言自明。2006年:
2006年5月12日,全世界最快的平台小貨車(澳洲荷頓車廠的HSV Z Series Maloo R8 Ute)從墨爾本出發,開始為期6個月全程37,000公里的環澳挑戰賽,經歷各種路況,未曾更換機油;完成挑戰後檢查車輛,發現引擎潔淨如新。
2007年:
美孚1號廣獲好評,受業界推崇為全球最先進的機油。不間斷的研發,將美孚1號推向21世紀汽車潤滑油技術的領導地位。凱迪拉克車廠選擇美孚1號為2008年全新 Escalade 及 DTS 車款出廠機油;美孚1號成為當年度凱迪拉克所有新車出廠的標準配備。
2008年:
美孚1號 0W-40 配方獲選為 Nissan GT-R 新車款出廠及保修機油。美孚1號在日產車廠各種性能測試及實地測試中表現優異,受到肯定,獲選成為Nissan GT-R 的最佳夥伴,為 GTR 帶來傑出的性能表現。
美孚潤滑油的發展歷程
雖然內燃引擎的原理並未隨時代進步而有明顯改變,但人們對引擎以及相關產品的需求卻大大增加。為了與日益變化的汽車市場同步,埃克森美孚不斷進行潤滑油的研發與測試。
許多年前,由於不存在其它類產品,“傳統潤滑油”被簡稱為“潤滑油”。但是全合成潤滑油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傳統潤滑油只是一種精製的粗油,而全合成潤滑油需要經過精製、蒸餾、淨化以及被分解為基本分子。然後,潤滑油還要經過重新構造,並加入添加劑來改善性能,從而實現抗磨保護、高低溫溫度保護性能、引擎清潔度、排放系統保護和燃油經濟性。
在埃克森美孚研究和工程公司(EMRE),美孚新澤西州保羅斯伯勒技術中心和混合廠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憑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精心挑選原料,合理配製成份,更大程度地提高全合成潤滑油的性能。由於他們從頭到尾嚴格控制生產工藝(在現場對每種潤滑油進行研究、測試和生產),所以他們能夠得到各項指標都優異的配方,從而確保傑出的引擎保護和性能。
對潤滑油進行測試
每種配方平均含有15~20種不同成份,按體積比來算大約含75~85%的基礎油和15~25%的抗磨添加劑和摩擦調整劑。真實測試從引擎工廠開始,在支撐好的引擎上對各種配方進行測試,並記錄高速、高載荷以及高溫性能數據。測試完畢後,把引擎拆開,用數字顯微鏡檢查各部件的表面磨損情況。
另一個技術中心裡,在各種品牌和型號的汽車上裝上測力計來測試潤滑油配方,有時還與其他產品對比。可以根據高速、走走停停的交通狀況、長時間或任何綜合駕駛條件來制定潤滑油的換油週期。
工廠生產設備的混合量達到300加侖/分鐘,可以把美孚潤滑油填充到多種容器中,例如塑膠夸脫瓶、槽車等。從保羅斯伯勒,承載著40多年研發經驗和發展成果的潤滑油被送至世界各地的顧客、商店和賽車隊,把久經考驗的先進配方帶給人們,讓他們的引擎表現如新。